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高校新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在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中,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教师是我从小就向往的一份职业,能从事这样神圣的职业让我感到无比光荣。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以及和川师及其他高校优秀教师的接触,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能仅仅限于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应该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陶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高校老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识,还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和道德情操,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段永清教授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讲到了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仔细想想这才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教师才可能成为上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果我们教师只完成教书,不顾及学生的教育,虽不能说不是个合格的老师,但绝不是一个完全称职的老师。蜡烛精神的本质就是奉献,奉献精神让我们知道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牢记这份职业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完成这项使命,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师德,因为师德是教学的基础,教师的师德将直接关系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与学生的素质培养。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将自己无私奉献给这份伟大的事业中。教师的责任是教师之本职,正如有的老师讲得“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性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的基本任务,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我们教师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也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会教书的老师很多,但是会教人的老师却不多。这也是我们中国现状的真实反映,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国人的文化水平也在进步,会专业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也很容易满足人们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真正会育人的教师却并不多,而且国家教育改革也朝着把教育放在教书的前面,使教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也就是说要把培养学生的人品放在首位,没有积极健康的品格品质,专业再优秀的学生也是不合格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很难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在培训之前,我肤浅地认为把专业课程教好就可以,这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学习阶段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陪伴的时间比较长,影响当然就比较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深刻影响到学生。我们不能传递给学生负面的自身言行,还要以身作则带好学生的言行、品格。我们教师不仅要要求自己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将来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
在培训之前,我已有半年多的教学经验,这么长时间以来难免有些抱怨,抱怨自己认真备课讲课却换来学生不太理想的考试答卷,抱怨学生不爱听课爱玩手机。但是通过培训学习之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是我把自己的问题推给了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我们不仅应该规范他们的学习习惯,还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或手段等方式加以改进,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应学习新的教育的理念、方法及手段,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才最有效率。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们可以迅速的获取想要知道的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这使得学生不再依赖老师和书本来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我们自己知道的必须远远比要教给学生的多得多,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视野和广泛的涉猎,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好学生。
总之,作为新时代学生的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伟大的,培养的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师也是平凡的,三尺讲台,春秋冬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