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

时间:2024-07-03 16:25:10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本文共8220字]

【编辑说】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1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教师,五个字足以总结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用心做教育。

用心做教育,教师得时刻坚持一定的教育底线。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的师德底线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教育的底线最基础的是德育。教师让孩子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努力做个好人,自己师德先得过关。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灵魂肮脏、品德低下,又怎么能够培养出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用心做教育,教师得时刻谨记不能碰触的教育红线。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从事有偿补课也不接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拔高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加快所教学科的教学进度。只有心中时刻亮着红灯,才能有敬畏之心,也才能守住心中的底线。

用心做教育,教师还得时刻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为之提供微薄之力。

学校教师要随着时代变迁,转变读书观。以前读书要符合国家的评价,读书要符合企业的评价,未来读书要符合社会的评价。注重点从意识形态到知识技能再到个人修养。要求学生,从利用碎片时间搞好阅读以达到量的积累,到读中有思、读中有考实现质的飞跃。

学校教师要关注未成年的思想。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身体还在发育,各方面都有提升空间,思想决定了他们的品质,因此小学教育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道德培养上。

学校教师继续搞好课堂评价改革。进一步细化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做到课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相互督促、互相学习、彼此竞争的良好学习局面。

作为学校教师,我们要时刻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真正做到知敬畏、存畏惧、守底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恪守师德底线,坚守教育理想,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2

家庭是安身之所,是人们的生活依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以社会人伦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关系。每一个人均生于家,归于家,一生为家所系。在家庭中,个体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还是一个与他者紧密联系的主体,并且这种联系具有稳定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始终是可以依靠和依赖的港湾。如今,尽管城乡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步经历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变化,但是血缘亲情不会断裂,家庭始终是维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单位。

家庭是连接之桥,其社会功能不可替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家庭是个体道德养成的起点,个体以亲子关系这一初始人际关系作为参照,以从家庭中习得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道德习惯,处理与亲戚、朋友、邻居等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不断建构和扩展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精神之依,其文明作用不可替代。家庭不仅是安身之所,更是精神依归之地。“伦理关系,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家庭是社会人伦关系建构的原点和基础,由此外推,扩展延伸至组织、国家。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的存在和延续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家教是道德养成的基础,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

家庭教育是道德养成的基础。相较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父母以无言之爱激发子女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的动力之源,是践行知行合一的重要保证。自出生之日起,在父母无私的关爱中,孩童对其形成强烈的情感依赖,并在血缘亲情中,演绎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同理心,从而激发出道德情感,为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奠定基础。

以言传身教促进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道德原则、具体道德行为准则以及执行道德行为意义的认识。然而,人具有道德认知并不表明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个体将获得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认识和情感,进而转化为正确的道德信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获得道德认知,并以此为模板进行行为尝试,进而形成道德行为。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道德态度、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孩子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作出明确要求和适当引导,从而促进孩子对道德的认知。

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反复互动中锻造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反复互动中养成的。这个反复互动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磨练道德意志的过程。对此,父母要在具体实践中磨砺孩子的道德意志,并根据其成长特点及道德情感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道德行为,激发其道德自觉,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道德意志。“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而现在的家长在教育方面似乎走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家风建设的漠视及自身教育能力的不足。鉴于此,一要强化父母的家风建设意识,积淀崇尚道德的家风底蕴,提升家风建设能力。二要依托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不断发展和完善集咨询、建档、诊断、治疗、指导和救助功能于一体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咨询帮助。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作用,推动家校联合、家庭融合,建立“多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主体结构。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3

百年大计在教育,教育事业靠教师。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在中国教育历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翻启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新篇章,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展开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提出了具体丶明确、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培养什么人, ……此处隐藏3173个字……学校作为重要阵地,把家长和教师作为育人第一责任人,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从幼儿园到大学,编写统一教材、建立实践基地,把价值观教育作为必修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重要载体和途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化、具体化,让人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撬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杠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高校肩负培养青年人才、国家栋梁重任,必须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育新人”的时代内涵,在担当“育新人”的伟大使命中走在前列、展现新作为。

“育新人”,必须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校必须廓清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才素质和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历史方位的需要,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鲜明的时代主题,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培养出更多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了阐释,但当代大学生对此还普遍缺乏深刻认知和感悟。当代青年有朝气、有梦想,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往往因为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满足于当下快乐,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目标,脚踏实地、发愤图强,切实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高校,要善于诠释、创新湖湘文化,努力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优秀湖湘儿女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植入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培养更多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新人”,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本领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育新人”,是党和国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育新人”核心在“新”,就是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把理想之“魂”附于本领之“体”;“育新人”关键在“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把“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一流人才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高校“育新人”必须把握人才培养的本领要求,不断强化教学主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大学的纯粹和宁静,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分,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使高校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本领掌握上;引导学生回归刻苦读书学习的本位,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今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之路。

“育新人”,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

创新,是人才的特质,更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创新引领是大学的使命。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高校必须大力鼓励创新、追求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锻造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高校更要以创新为引领,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指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育新人”正是为造就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根之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技能才干,我们就能在担当“育新人”时代使命中书写更多亮丽新篇章。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党媒,首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锤炼、政治涵养和个人修为,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多读多看多思多悟,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上下功夫、见实效。着力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掌握好看家本领;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政治判断和政治辨别力,坚持实事求是,培养科学的思想工作方法;提升理论逻辑能力,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清楚大道理,少一些抽象概念、呆板说教、空洞口号,用群众语言推出鲜活典型、生动故事,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其次,要充分借助党媒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信心和践行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先进典型宣传和生动故事讲述中,使其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深化和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摈弃陋习,淡化宗教消极影响,让广大读者在喜闻乐见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增强跟党走的定力。

再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充分发挥党媒在区内外有广大青少年受众的平台作用,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遵循其成长规律,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党媒中,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范文。

《2022为时代育新人心得感受[本文共822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